“减负”须防跷跷板效应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9-0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新学期开学,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“减负”措施。但也同时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伴随着诸如封杀奥数等“减负”令而来的,是众多学生家长的人心惶惶!他们为了孩子几年后能升入重点中学,开始另辟新径:或“改投他科之门”,或密集家教,总之,“不能让孩子荒废了”。

  报载,不少南京的家长听说奥数班不让办了,又将上小学的孩子推进了“编程大军”。据说学习编程的小学生竟要学习到高中的数学知识,这需要对孩子进行“魔鬼训练”。而这般深度开掘,却意外地受到家长们的追捧,因为,“如果取消奥数,名校总得有标准来选拔优秀学生吧”。

  如今,孩子手里不握着一两个奖、证,面临“小升初”的家长就不能安心不敢松心,否则会“连名校的边也沾不上”。于是这边“减负”那厢加压的“跷跷板”现象总是呈现,由家长传递到孩子的升学焦虑感在不断蔓延和放大。当那些艰涩得甚至连大人也闹不明白的奥数要“不管用了”时,编程这样的高难动作又翩然而至。明知道小学生学高中的知识不易,但仍有家长甘愿花钱给孩子“套夹板”。如此一来,“减负”又将成为一次“按下葫芦起来瓢”的举动。

  到头来,最受伤害的还是孩子。其实,如果能把心态放平和,作为父母,有什么比孩子健康、平安、快乐地成长更重要?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固然最好,但成为普通人的毕竟是大多数。生活在一个教育发达、国际化的时代,一路仅“瞄准”重点学校,为了一纸证书、一时短长,牺牲孩子本该享受的许多幸福,实在短见了。君不见,即使在一般学校里,照样有优秀的孩子令人瞩目;即使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,取得大成就、作出大贡献的也非凤毛麟角。

  最关键的是教育部门要严把招生不能与各类证书挂钩的关口。在社会已经形成的惯性下,这道关口不松动,这样那样的奖项、证书自然就失去了“含金量”,社会上的各类培训自然就没了市场,孩子们的沉重学业负担也自然会减下来。